当前位置: 学校主页 >> 校内要闻 >> 正文

校内要闻

“疫”线助春耕

【 发布日期:2022-05-05 】 【 来源: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】 【 点击数:

在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,我校综合试验站、特色试验站充分发挥乡村振兴“桥头堡”作用,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,围绕地方“两强一增”行动,积极组织专家团队,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,创新技术服务方式和精准对接机制,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技术服务两不误。

2月份以来,我校216名专家累计开展线下农业服务173人次,线上服务1000余人次,技术培训954人次,确保疫情期间农业技术服务“不断档”。

云端服务不断线

春耕正当时,但这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原因,专家们不能到一线现场指导。农事不等人,我校专家转变服务方式,变“田间指导”为“线上服务”,变“现场培训”为“远程诊断”,通过微信(群)、电话、微信公众号、腾讯会议等,以视频互动、在线答疑、远程诊断、推送技术明白纸等方式,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。

皖北综合试验站小麦、大豆、果蔬产业联盟专家张文静、张海鹏、贾兵等,在线解答经营主体关于春季追肥、病虫草害防治、防倒春寒等问题,远程指导猕猴桃、桃、梨春季修剪、追肥、抹芽等果园春季管理技术。

皖西北综合试验站现代畜牧业、优质粮油、特色农业产业联盟专家凌英会、张运海、马庆、高俊山等,通过微信、电话开展技术服务,指导临泉县多家企业的羊病防治、疫苗及种羊销售、繁殖技术与仔畜护理,麦田除杂、一喷三防,中药材耕种管收、花卉分盆扩繁等工作。

皖东综合试验站绿色果蔬产业联盟专家解敏,水产产业联盟专家鲍传和、彭开松等,通过在微信群中发布技术明白纸,远程指导服务对象开展果树病虫害防治、桃树品种选择、稻虾共养等工作。

皖南综合试验站茶、笋竹、香榧、优质粮油产业联盟专家李叶云、徐小牛、刘华、郭敏等,远程指导经营主体开展雷笋采收、香榧春季施肥、再生稻育秧过程中病虫害预防和管理等工作。

大别山综合试验站高山优质粮油产业联盟专家陈莉、徐家萍等,在线解答金寨县小麦赤霉病问题,远程指导金寨农户栽桑养蚕。

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草牧业联盟专家张子军等,为养殖户远程诊断羔羊腹泻等疾病……

皖西南综合试验站组织产业联盟专家举办怀宁县“两强一增”技术系列培训,针对怀宁县蓝莓、蔬菜、经济林等主导和特色产业,产业联盟专家汪承刚、叶振风、刘西军等在线授课,加强农业实用技术远程指导,并制成流媒体课件,放置于安徽乡村振兴网“专家直通车”栏目,免费提供给广大农业生产者在线学习。

坚守岗位助振兴

进入茶季,皖南综合试验站站长胡绍德更忙了,早上5点多起床,随便吃点早餐,就开始深入黄山区茶乡,走村串户,进茶园入厂房,调查茶园病虫害及茶芽萌发情况,指导茶农提高茶叶制作技术水平。忙碌一天,通常要忙到深夜才回去。这段时间他累计帮助茶农销售茶叶约10万元。

疫情关头,我校部分综合试验站负责同志克服多重困难,坚守工作一线,为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开展技术指导服务。

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常务副站长陈家宏,下沉生产服务一线,长期驻扎在站,定期跟踪服务定远县多家养殖合作社和企业,为经营主体提供妊娠毒血症、妊娠母羊营养等技术咨询与指导。

大别山综合试验站站长简少明、皖东综合试验站站长陈友根、皖西南综合试验站站长蒋军、皖中综合试验站站长李淼等,始终坚守一线,主动协调产业联盟及科技特派员等工作,积极推进试验示范基地建设,努力做到试验站运营和技术服务“不停歇”。

皖中综合试验站品牌粮食、特色水产、名优茶、绿色果蔬、特色经果林绿色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联盟专家黄正来、武立权、张云龙、韦朝领、方从兵、傅松玲、廖敏等,坚持现场指导当地种植大户开展作物除草、病虫害防治和小麦“一喷三防”、标准化茶园建设、中药材种植等工作,指导养殖大户开展虾苗投放、稻渔综合种养等工作。

中安在线、黄山日报、宿州新闻联播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专家服务的事迹。


版权所有  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